□侯志明(成都)
眉山,四川的一個地級市,位于成都平原之南,和成都市一衣帶水,宛若同城。
眉山,古稱眉州。眉州,如果從有建制算起,大概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隋唐鼎盛,眉州設置了大量官署,地位和重要性得到確立。
“坤維上腴,岷峨奧區(qū)”是形容眉州的。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西南地區(qū)本來氣候好,雨水多,土地肥沃,而眉州又處在岷江和峨眉山之間最好的區(qū)域,草木得余潤,富饒豐美,可謂地靈。
地靈而人杰,又是一個普遍性的規(guī)律。于是,就有了“天下好學之士皆出眉州”的美譽。據(jù)說這是大宋皇帝宋仁宗趙禎所說。趙禎統(tǒng)治時期,大宋人才輩出。蘇軾評價說:“仁宗之世,號為多士,三世子孫,賴以為用。”僅眉州,兩宋年間,就出了八百多進士。
這是一種什么盛景和風水?眉州,那得累積多少輩子的際會因緣,才會那么有幸?
當然,在這八百多人的進士中,家喻戶曉的要數(shù)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父子確已空前。但千百年來,后人依然不敢想象,不能望其項背,那也恐怕是絕后的。
在三蘇中,今人談論最多的是蘇軾。我也一樣,讀得最多的也是蘇軾。蘇洵蘇轍的詩文,除了初高中課本上的那幾篇,對我基本是空白。論文化,蘇軾詩書畫獨領(lǐng)風騷千百年;論當官,蘇軾官至禮部尚書,實績斐然,百姓愛戴,千古稱頌;論生活,蘇軾會吃會喝,津津有味,留下不少佳話!論家庭,蘇軾是父是子是兄是弟是夫都讓他占了,誰不艷羨敬仰!
敬仰名人學習名人是我們后生的態(tài)度和德行,但老實說,蘇軾的許多東西是學不來的。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標高,發(fā)現(xiàn)差距,但我們學不來。緣由除了天賦的差距,更重要的還有修為和德行。這是我每次去三蘇祠總會深切感受到的。
學不來就不學嗎?顯然不是??傆袑W得來的,比如,蘇軾的為人,蘇軾的人品人格。只要愿意、只要忠實,是學得來的。舉一例,他和新黨王安石是文友,王安石變法,他力陳變法的弊缺,毫不念及文友的面子,哪怕是不說都不行,結(jié)果遭遇傷害,差點丟了性命。
他人好,好人總有逢兇化吉的運氣,果真,時序更迭,風水輪轉(zhuǎn),舊黨執(zhí)政了。這本來是他人生轉(zhuǎn)折的重大機遇,但他又看不慣舊黨對新黨的清算,覺得做人做事沒有這么做的,替王安石抱不平,舊黨又不待見,老年外放更遠。
這便是蘇軾。一生中不曾做趨炎附勢的事,一生中不曾做落井下石的事。身在官場,蘇軾那么笨?做不來?不,不是不會,只是不做。
如果,我們以此來贊美蘇軾,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無論是趨炎附勢還是落井下石都還是惡的范疇。但是,當不惡已經(jīng)稀缺得快讓人窒息時,不惡也就自然成為一種人生的標高。正因為如此,不能不叩拜蘇軾:一叩不惡,二叩仁愛。
這,是每個人學得來的!
在眉州,蘇軾如果是第一個值得叩拜的,第二個就應該是李密。
李密是東漢末年出生在眉州的一位品行高尚流芳千古的人物。他寫了一篇文章叫《陳情表》,總共才476個字。他陳的情是:父親早逝,母親改嫁,自己從小便與祖母相依為命;如今祖母年事已高,又疾病纏身,需要自己照顧,不能為國效力,但畢竟“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先盡孝后盡忠,希望皇帝恩準。文章不長,每次讀,我都淚水長流。我佩服的不是李密的才,而是他的人格人品。我愿向李密深情叩拜,一叩其孝之深重,“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天人共鑒;二叩其忠孝難全時以孝為先,風骨高尚。不為孝,何為忠?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人格人品是一個巨大的氣場,有很強的傳染性,很強的延續(xù)性。
眉州的歷史一定被深深浸染。
長在眉州的蘇軾自然是受了這環(huán)境影響的,雖然,他是一顆外來的種子。但在論及蘇軾的成長史時,似乎沒有學者談過前賢李密對他的影響。而我深信,李密是深深影響過蘇軾乃至全家的。蘇軾甚至是跪拜過李密的。
在眉州的歷史長河中,如果還有一個人值得叩拜,那就是虞允文。
虞允文,公元一千一百一十年生,公元一千一百七十四年死,字彬甫,出生眉州。《宋史》記其“六歲誦九經(jīng),七歲能屬文”。父親鰥居多病時,始終不離左右。父死后,年屆四十四歲始入世,登進士第。五十一歲時,指揮采石之戰(zhàn)取得勝利。后官至宰相,生逢亂世,當了宰相也不得不數(shù)次帶兵打仗,能文能武,出將入相近二十年。六十五歲去世,累贈太師,謚號“忠肅”。
又是一個先孝后忠忠孝兩全的典范,能不叩拜!
眉州,值得后人叩拜的在我有限的視野里恐怕也就這幾位。其實,這已經(jīng)足夠了,足夠使眉州濃眉大眼一身正氣儒雅不俗氣度不凡眾星拱之。曲阜不就因為孔子使之成為禮儀之邦的發(fā)源地嗎?眉州還有蘇母、蘇洵、蘇轍,還有八百進士。
人杰地靈,我過去一直以為是一個并列詞組,其實它是個主謂詞組。大德之人杰出之士多了,是會影響浸染這塊土地的。
德不孤必有鄰,古往今來,摩肩接踵的人,為什么總要來眉州看看走走,怕也只能做這樣的解釋了。
隨手拈幾位來過眉州的名人吧。
馮夢龍來過,他感嘆:“四川眉州……山川之秀,鐘于人物。”
陸游來過,不止一次,贊嘆:孕奇蓄秀當此地,郁然千載詩書城;寫下:短帽輕衫,夜夜眉州路。
李白來過,“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詩,有人考證就是在眉州寫下的。
還有很多。
如今的眉州人,依然很在乎這些大德之人,修館造像,整理文獻,打造IP,熱情高昂有板有眼有聲有色。在文學界,東坡文學獎的設立,未及開張,已引起強烈關(guān)注。這是魄力遠見的見證,深具歷史的意義和現(xiàn)實的意義。這,可視為另一種叩拜。
叩拜先賢,叩拜大德之人,對己亦是靈魂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