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
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
全球發(fā)售,全網刷屏
值得一提的是
《黑神話:悟空》里的所有古建筑
全部是團隊遍訪全國多地實地考察
并在游戲中進行高度還原
其中,來自四川綿陽的兩處建筑
成為游戲中建筑的原型
↓↓↓
平武報恩寺天王殿
在游戲宣傳片中,一個妖怪起飛時腳下的建筑正是平武報恩寺中的天王殿。
▲紅手妖怪背后天王殿,游戲實機
“深山故宮”——報恩寺
報恩寺位于綿陽市平武縣境內,建于明代正統(tǒng)五年,面積27000平方米,為清一色楠木結構的宮殿式建筑群。
報恩寺由山門、鐘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碑亭、萬佛閣等主要建筑構成,所有建筑沿一條300米長的中軸線對稱排列,由于完全仿照北京故宮布局設計,故有“深山故宮”之稱。
作為目前四川規(guī)模最大、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還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學基地,國家AAAA級景區(qū)。
因報恩寺內裝飾著形態(tài)各異的9999條龍,所以也被稱為“深山龍宮”。寺內斗拱種類多達36種,還有造型獨特的碑亭……堪稱中國建筑史的匠心獨造。
平陽府君闕
在游戲宣傳片當中出現的漢闕背景,其身份正是綿陽平陽府君闕。
平陽府君闕,無雙之“闕”
平陽府君闕坐落于綿陽科技館廣場,約建于漢獻帝初平、興平年間(公元190年~195年),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闕為子母闕,由一大一小兩座闕組成,均由闕基、闕身、闕蓋、闕檐、介石和闕頂六部分組成,全由條石和板石堆砌。兩闕南北相距26.2米,其中南闕通高5.45米、寬1.66米,檐枋頭上原刻“漢平陽府君叔神道”銘文,今存“漢”“平”兩字、“府”字依稀可見;北闕高5.29米。此闕特別之處在于,南梁時期由于佛教盛行,有人在闕身上另鑿出了33個佛龕,形成漢闕中獨一無二的景觀。
綿陽漢平楊府君闕是全國現存30余處漢闕中,保存最完整的一處雙出墓闕,闕身雕刻圖案內容豐富,雕刻手法嫻熟,是研究中國漢代建筑藝術和佛教傳播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此闕所刻的眾多裝飾圖案,分布于闕身上部闌額以上及樓部位置。據有關研究者統(tǒng)計,現存有近50處圖案尚可辨識,這些裝飾圖案,歸結為現實生活、祥瑞神話以及自然景物三個方面。
新聞多一點
綿陽還有這些古建筑
01
李業(yè)闕,緣起之“闕”
梓潼李業(yè)闕和平陽府君闕均是國保中的極品。李業(yè)闕,位于梓潼縣長卿鎮(zhèn)南橋社區(qū),建于東漢建武十二年(36年),屬單闕,現僅存一段闕身,為獨石刻成,頂為后世所配,為現存漢闕中年代最早者。李業(yè)闕形似碑碣,高2.5米、寬約1米,由紅砂石鑿成,呈下大上小的方柱形。闕身正中陰刻隸書“漢侍御史李公之闕”八字,字跡清晰。其下刻清道光末年題記。新中國成立后,移至現址建亭保護,并將有關闕的明碑三通立于闕后。
02
七曲山大廟
七曲山大廟位于梓潼縣,是當地百姓為紀念晉代張亞子而立的“亞子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曲山大廟始建于晉,歷經唐、宋、元、明、清數代修造和擴建,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現存元、明、清殿宇亭閣23座,是現今所見的保存較好的一組結構頗具氣勢、體系較為完整的古建筑群。整個建筑群依山而建,以文昌正殿的核心主軸,沿山勢散落布置關帝廟、桂香殿、風洞樓、啟圣宮等殿宇,西北側山上布置與文昌顯化傳說相關的盤陀石殿、應夢臺、望水亭等。
03
三臺云臺觀
在道家文化中,云臺觀的地位極為尊崇,是四川第二大道觀、全國第二大真武道場、全國僅有的3處皇家御賜道觀之一。云臺觀總建筑面積5550平方米,占地面積15127平方米,是四川最大的明清道教建筑群,也是全國罕見的從宋式過渡到明清式的“官式建筑”實例。云臺觀坐南朝北,以玄天宮為中軸線,三重四合院層層相連而成。三個院落依山就勢,處于不同的臺地之上。
04
江油云巖寺“飛天藏”
位于江油的云巖寺內藏有道教文物“飛天藏”,又名“星辰車”,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道教飛天藏。它的奇特在于整個藏身不沾一顆鐵釘,全由珍貴楠木穿斗而成。藏身高9.82米,外殼直徑7米,由下而上分為四層,依次為平座、腰檐、天宮樓閣、寶頂,尤其腰檐與天宮樓閣排列有道教木雕人像,雕刻精巧,極具宋代藝術風格。在飛天藏的梁枋上,保存著宋代的彩畫,并施有瀝粉技法,是建筑彩畫中用瀝粉的最早實物。
延伸閱讀
多措并舉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2024年7月1日,《綿陽市歷史文化遺址保護條例》正式實施,開啟了綿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新篇章。
為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綿陽從2019年起將文物安全納入市、縣、鄉(xiāng)三級考核指標,2021年所有縣(市、區(qū))均掛牌成立了文物局。完成了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矢量數據采集并將文物點位納入國土空間規(guī)劃。加大文物保護資金投入,設立了市級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用于全市文物的搶險排危。
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做活傳承利用。持續(xù)推進報恩寺保護與活化利用,報恩寺綜合保護利用項目被納入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2024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爭取到中央預算內資金8000余萬元。加強石窟寺公園和微景觀建設,梓潼臥龍山千佛巖摩崖造像建成全省首個鄉(xiāng)村石窟寺文化公園。積極推動文物交流,文博精品展覽2023年赴全國巡展13場次。
打造文化品牌,做強保護成果。普及歷史文化知識,推出《綿陽古跡與名人史話》兩輯。完成涪江流域(綿陽段)考古勘探調查,綿陽地區(qū)人類活動史提前到距今5至20萬年前,為古蜀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梓潼縣、平武縣龍安鎮(zhèn)入選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雙試點”名單,四川兩彈城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并開館。
數讀綿陽歷史文化遺產
綿陽有不可移動文物461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館藏文物77817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5948件,另有珍貴古籍40041冊。全市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4個、歷史文化街區(qū)9條,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3個,省級以上傳統(tǒng)村落64個,歷史建筑130處,國家工業(yè)遺產3處,中國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3個,四川農村生產生活遺產31個。
(涪江觀察記者 張登軍 文/圖 部分圖片為視覺綿陽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