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直播銷售茶葉的謝春梅
“作為一個制茶人,很多時候都要求自己安靜下來,就如一杯好茶,都是用時間、火候慢慢熏陶出來的一樣。”羌族姑娘謝春梅,以“新茶人”的身份守護、創(chuàng)新,傳播羌山綠茶千年韻味。
近日,記者驅(qū)車順著蜿蜒的盤山公路,來到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zhèn)玉皇山村。在這里,遇見了市級羌茶手工制作非遺傳承人謝春梅。
這位90后的羌族姑娘,帶著埋藏在心底的初心,以一個“新茶人”的身份深耕在北川的山水之間,傳承羌茶手工制作技藝,傳播羌山綠茶傳承千年的韻味。
采摘茶葉
茶緣
羌山羌茶 “熏”出新茶人
在很多茶客心中,由羌族罐罐茶衍生而來的羌山雀舌、羌芝紅芽、羌芝靈芽等茶品,以其獨特栗香、滋味甘美醇郁、茶湯色澤清透,深受綠茶愛好者喜愛。
“大禹門前樹,千年苔子茶。”說到羌族罐罐茶,就不得不提其原料苔子茶。
在北川高山上,群生著原生態(tài)古茶樹。依山而居的羌族人就地取材,利用本民族傳統(tǒng)的制茶工藝,將這些原生態(tài)苔子茶制成了羌族罐罐茶,已傳承1300余年,在茶葉制作技藝中獨樹一幟。
年,北川苔子茶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如今,四川綠茶制作技藝(羌族罐罐茶制作技藝)已列入四川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從五六歲開始,我就背著一個很小的背簍,跟在爸爸媽媽身后,去自家茶園里采茶。”出生在羌山羌水中的謝春梅,從小在茶香熏陶中長大,與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自12歲開始,謝春梅就跟隨母親學習手工炒茶技藝,對每道工序都了然于心。
謝春梅說,新鮮的茶葉采摘后,要在室溫下攤晾2個多小時,散出一定水分;炒鍋加熱到270℃左右,用手背感知有灼熱感后,將鮮葉放入鍋中進行第一次殺青;待晾冷后,進行揉捻、毛烘、炒二青、揉捻、烘焙、提香等多道手工工序;茶味純正、經(jīng)久耐泡的雀舌、毛峰等綠茶才能被制作出來。
精心制作
茶藝
靜心精心“炒”出好滋味
“作為一個制茶人,很多時候都要求自己安靜下來,就如一杯好茶都是用時間、火候慢慢熏陶出來的一樣。”在羌茶非遺制作展示中心,謝春梅一邊泡茶,一邊娓娓道來。
深得這些感悟,對于年輕的謝春梅來說,是經(jīng)歷不少摸爬滾打才總結(jié)出來的。
“20歲以前,很想逃離這座大山,一心想去城里。”謝春梅回憶,中學畢業(yè)后,因為害怕炒茶時被燙傷,她就背起行囊外出打工。
憑借嘴甜、好學、手勤,她先后在成都、綿陽的茶藝會所打工,從服務(wù)員做到大堂經(jīng)理,先后去雅安、福建等地拜師學藝,學習茶藝表演,拿到了茶藝師資格證書。
在外闖蕩多年,2016年,20歲的謝春梅又回到北川這片故土,跟隨母親吳紅學習羌族罐罐茶的制作技藝。后來,在一次全省手工制茶比賽中,謝春梅僅以0。05分的差距與第一名失之交臂。
“雖然獲得了銀獎,但我心里很不服氣,從那以后就安心跟媽媽學習,精練自己的制茶技藝。就算炒茶時不小心被燙傷,我也不再叫苦叫累,咬咬牙挺過去。”謝春梅回憶。
白天進村入戶收茶,晚上熬夜炒茶,謝春梅就這樣磨練了1年多的制茶技藝。2017年,在母親扶持下,謝春梅創(chuàng)辦北川云尖茶業(yè)有限公司。
她堅持選購百年以上的北川老樹茶制苔子茶,配以非遺制作技藝,打造“云夢尖”品牌綠茶。
謝春梅創(chuàng)辦公司以來,先后培訓(xùn)出668名手工制茶學員;帶動當?shù)厝罕娀謴?fù)老茶園1500余畝,建立老茶園基地3處;并以優(yōu)惠價回收農(nóng)戶茶葉,直接帶動群眾增收24萬元。
精挑細選
茶經(jīng)
追夢筑夢“做”出產(chǎn)業(yè)鏈
千年羌茶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煥發(fā)生機?怎樣把現(xiàn)代工藝與羌族傳統(tǒng)手工技藝融合?近年來,看著北川鄉(xiāng)村旅游蓬勃興起,謝春梅抓住機遇,嘗試創(chuàng)新,“用心做好茶,把產(chǎn)品推出去,打好‘品牌仗’才是硬道理!”
在線上,她嘗試開網(wǎng)店、做直播。在線下,她又到省內(nèi)外參加各種展演展銷活動;注重苔子茶高山、生態(tài)、安全的產(chǎn)品屬性,打造高端私人定制產(chǎn)品;拓展研學、公司團建等農(nóng)旅活動,以采茶、制茶形式,吸引游客體驗羌族文化。
謝春梅不僅打造著自己的“云夢尖”品牌,還推動“北川茶葉”區(qū)域品牌茁壯成長,助力蓬勃發(fā)展的北川茶產(chǎn)業(yè)走向綠色、生態(tài)、有機的新格局。
對謝春梅來說,羌山綠茶猶如她的長輩,從孩提時就照顧著她;又好似她的愛人,攜手相濡以沫、彼此成就;更像她的孩子,承載著她人生的意義。
“做茶如做人,做人如做茶,認認真真做茶,實實在在做人。”這是謝春梅學羌山手工茶技藝以來,在“追夢”路上最大的感悟與收獲。她希望,自己一直堅守這份對茶的熱愛與真誠,讓羌山茶香飄得更遠,百年后依然能經(jīng)久不衰。(記者 李春梅 張瀚巍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