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義務植樹
全省3016萬人次參與義務植樹累計植樹1.02億株
城市綠道
全省實施“口袋公園”項目232個
新建城市綠道1276公里
綠地面積
目前,全省公園綠地面積超6萬公頃
綠道建設累計超過1.1萬公里
服務半徑
全省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4.07%
林下經濟
全省林下經濟經營面積超過2000萬畝
生態(tài)旅游
林草生態(tài)旅游綜合收入近1900億元
3月12日,四川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省綠委辦”)發(fā)布了2023年四川省國土綠化公報。公報中,哪些數據值得關注?其背后又體現(xiàn)了什么深意?為此,記者采訪了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
數據:全省新建城市綠道1276公里
解碼:多個細分領域列入統(tǒng)計對象 城市綠化評價更精細
2023年,全省實施“口袋公園”項目232個,新建城市綠道1276公里。截至目前,全省公園綠地面積超6萬公頃,綠道建設累計超過1.1萬公里。
與以往的單純公布綠地面積、覆蓋率等數據內容不同,城市綠道等細分領域的建設情況首次被寫入公報。
“不少市民疑惑,綠地面積增加為什么感覺不到,癥結就在這。”省綠委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發(fā)布的公報指向性和服務性更強,進一步細分到城市綠道、“口袋公園”等領域,對城市綠化評價更精細,市民不僅能看得懂,還能切實感受到城鄉(xiāng)綠化的發(fā)展。
評價體系更細化,“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這一指標首次被寫入公報。據省綠委辦統(tǒng)計,2023年,全省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4.07%,位居全國前列。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現(xiàn)有的公園、綠地具體能覆蓋多少居住區(qū)。”上述負責人表示,隨著新建和提升綠地工程的持續(xù)推進,這一指標還將逐年上升,全省綠地的均衡性和便民性將逐漸顯現(xiàn)。
數據:林草生態(tài)旅游綜合收入近1900億元
解碼:綠色含金量更高 林草資源變“資本”
細讀公報,“天府森林糧庫”建設、竹產業(yè)產值、森林旅游康養(yǎng)收入、林草碳匯工程四個項目的數據,首次合并為“林草生態(tài)價值”集體出現(xiàn)。與以往只統(tǒng)計竹產業(yè)發(fā)展數據不同,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首次被納入統(tǒng)計范疇:2023年,全省林下經濟經營面積超過2000萬畝。
“林草生態(tài)價值”的覆蓋面廣、涵蓋產業(yè)多,意味著什么?
省綠委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四川省竹產業(yè)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建設“天府森林糧庫”實施方案》先后印發(fā),為打造全國森林糧庫建設示范省、加快建設竹經濟強省提出方案。“當年就實現(xiàn)竹業(yè)產值1100億元,林草產業(yè)總產值也達到5200億元,同比增長10.4%。”
同樣被寄予厚望的還有林草生態(tài)旅游和林草碳普惠機制的建立。去年,林草生態(tài)旅游綜合收入近1900億元,成為林草產業(yè)發(fā)展的一大支柱?!渡钊胪七M林草碳普惠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fā),不僅填補了四川省省級碳普惠機制的空白,也為盤活林草碳匯資源、進一步落實固碳增匯工作提供了方向。
“目的是助力林草資源變‘資本’。”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四川省將全面建設科學綠化示范省,力爭完成營造林345萬畝,修復治理退化草原820萬畝,增加森林蓄積1000萬立方米,實現(xiàn)林草產業(yè)總產值5800億元。
數據:全省累計植樹1.02億株
解碼:植被覆蓋率高了 可供植樹的空地少了
公報顯示,去年全省3016萬人次參與義務植樹,累計植樹1.02億株。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這是自2021年以來,全省義務植樹株數連續(xù)第3年下降。
“不是人們的積極性不高,而是可供植樹的空地少了。”省林草局生態(tài)保護修復處相關負責人說,從各市州開展的國土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來看,得益于大面積人工造林,近年來,各地可用于造林的土地趨于飽和。
新增造林面積逐步減少,義務植樹也不僅局限于“植樹”。根據全國綠化委員會出臺的《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包括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yǎng)、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其他形式等8類。去年四川省還全面推廣“互聯(lián)網+全民義務植樹”,線上累計發(fā)布義務植樹勞動盡責活動184個。
今年3月以來,全省各地陸續(xù)發(fā)布了2024年春季義務植樹履責點位,僅成都市就有32個義務植樹履責點位,并且可提供7360個義務植樹名額。“未來的造林綠化,不僅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要持續(xù)推進以全民義務植樹為代表的人工造林,還要加大森林培育力度、提高森林質量,改良土壤、定期間伐,讓樹木枝繁葉茂。(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浩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