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_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_欧美性爱在线观看亚洲_久久国产福利播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綿州大小事
追尋 “詩圣”杜甫在綿州的詩意生活
发稿时间:2023-07-15 08:38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唐代詩人杜甫曾經(jīng)在古綿州(今綿陽)、梓州(今三臺)生活了幾個年頭,留下了不少詩歌,最熟悉的就是《越王樓歌》《海棕行》《觀打魚歌》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

  三臺詩圣廣場上的杜甫雕像

  唐代詩人杜甫曾經(jīng)在古綿州(今綿陽)、梓州(今三臺)生活了幾個年頭,留下了不少詩歌,最熟悉的就是《越王樓歌》《海棕行》《觀打魚歌》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杜甫的晚年顛沛流離、生活潦倒,但事實上處在困境中的他卻是一個很重情誼之人,也是一個喜歡美酒與美食、熱愛生活的人。

  前不久,第十九期科技城大講堂暨“名家開講·涪江講壇”第四期在綿陽市委黨校舉行,四川大學(xué)教授王紅應(yīng)邀作了《杜甫李商隱與綿陽》專題講座。她以大量的詩歌為證,講述杜甫寓居古綿州、梓州期間的歷史故事,向人們展示了不一樣的杜甫形象。

  □綿報融媒記者 張登軍 文/圖

  送友路上被迫滯留綿州

  王紅在講座中談到,杜甫寓居綿州是被迫的,這與唐寶應(yīng)元年成都少尹兼侍御史徐知道有關(guān)。

  在大唐詩人中,杜甫的晚景凄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5月,杜甫的好友高適任彭州刺史,當年12月杜甫攜家?guī)Э趶母拭C輾轉(zhuǎn)入川,次年在高適等友人的幫助下,在浣花溪修建草堂,與家人過上了悠閑而清苦的田園生活。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12月,嚴武入川任劍南節(jié)度使。杜甫的爺爺與嚴武父親同朝為官,交情也不錯,兩家算是世交,因此,杜甫與嚴武之間也有很深的友誼。嚴武到任劍南節(jié)度使后,對杜甫也多有關(guān)照。

  唐寶應(yīng)元年(762年)4月,李唐王朝發(fā)生了兩件大事,唐玄宗、唐肅宗先后去世,代宗李豫即位。當年7月,嚴武奉詔還朝,擔任京兆尹、二帝山陵橋道使。重情重義的杜甫,從成都出發(fā)一路相送。

  抵達綿州后,時任綿州刺史杜濟是杜甫的從孫,加上嚴、杜兩家的交情,很熱情地在綿州城的望江樓設(shè)宴,杜甫寫下了《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望江樓宴》一詩。

  這次宴請之后,嚴武自然不敢隨意耽擱公干,繼續(xù)出發(fā)。而杜甫又是一路相送到綿州北三十里的奉濟驛才依依惜別,并寫下了《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這一耽擱下來,杜甫的人生再增不幸——成都少尹兼侍御史徐知道叛亂,并阻斷了劍閣的交通。嚴武被滯留劍閣,無法及時還朝履任;而杜甫也無法返回成都,只有被迫留在了綿州。杜甫的不幸,卻是綿州之幸,他在綿州寫下的詩文成為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重情重義的社交達人

  王紅在講座中,以大量詩文佐證杜甫是一位重情重義之人。古時候友人之間送別,一般都會設(shè)宴,交情深一點的會同行送上一段。杜甫在成都沒什么事情,就一路將嚴武送到了綿州。按理說,到這里他完全可以返程了,畢竟成都距綿州有幾百里,在交通并不發(fā)達的唐代,已經(jīng)算很遠了。

  到綿州后,或許是不知道何時才能與嚴武再見,杜甫不忍別離,于是再次相送,在《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中,他以“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fù)情。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表達自己的愁緒。想到回成都后,沒有嚴武這樣的好友相伴,他發(fā)出“江村獨歸處,寂寞養(yǎng)殘生”的感嘆。

  王紅認為,從杜甫一路送嚴武的詩歌中可以看出,杜甫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不然也不會有“一送再送”之舉。因為徐知道的叛亂,杜甫被迫留在綿州,三個月后叛亂平定,但吐蕃又開始作亂,西蜀邊境動蕩。不久,杜甫應(yīng)邀到梓州。

  唐代梓州是東川節(jié)度使駐所,也是名流薈萃之地。很多人歸朝、回成都都會在梓州停留,他們中有不少人都與杜甫相識,所以杜甫多次在梓州與綿州之間往返送別友人。

  從杜甫詩歌《泛江送客》中的“東津江欲平”和《又送》中“直到綿州始分首,江邊樹里共誰來”等詩句可以看出,杜甫經(jīng)常在梓州、或從梓州到綿州送別友人。而《泛江送客》中的“二月頻送客”可見他“送別友人”的頻繁,也說明他的朋友不少,是真正的社交達人。

  崇尚自然的詩意生活

  王紅在講座中談到,杜甫寓居綿州、梓州期間,雖有友人關(guān)照,但畢竟是“客居”,不過他并沒有放棄對自然美景的追求。

  杜甫之所以從成都出發(fā),一路送嚴武到綿州奉濟驛,除了兩人之間的友情外,是否也留戀綿州的美景?在《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望江樓宴》中,有“稍稍煙集渚,微微風(fēng)動襟。重船依淺瀨,輕鳥度層陰。檻峻背幽谷,窗虛交茂林。燈光散遠近,月彩靜高深”的詩句,寫出了當時的綿州城市繁華,自然風(fēng)光優(yōu)美。

  在綿州期間,杜甫暫居治平書院(今李杜祠),他四處游覽,寫了《越王樓歌》,為當代綿陽重建越王樓提供了重要依據(jù),詩中的“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就是對綿州自然風(fēng)光的贊美。

  杜甫曾經(jīng)多次漫步在芙蓉溪畔和涪江邊,寫下了《海棕行》《觀打魚歌》等。后來轉(zhuǎn)居梓州,四處尋找“生活中的春景”,留下了“馬首見鹽亭,高山擁縣青。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等名句。

  再者,杜甫一生仰慕李白,兩人都是相互推崇的詩友。而綿州是李白的家鄉(xiāng),但他在這里沒有見到李白,遂寫下《不見》。這首詩的寫作時間雖有爭議,但有學(xué)者根據(jù)詩文內(nèi)容認定,這首詩于唐寶應(yīng)元年寫于綿州,也是杜甫寫給李白的最后一首詩。

  喜歡酒愛好美食之人

  王紅通過一首首詩歌證明,雖然杜甫的生活不安定,但從詩文中可以看出,他不僅喜歡喝酒,還是一位美食家。

  杜甫在滯留綿州時,寫下了《觀打魚歌》,從打魚寫到賣魚,再寫烹魚時的“饔子左右揮雙刀,膾飛金盤白雪高”,再至吃魚時“魴魚肥美知第一,既飽歡娛亦蕭瑟”。此后,他還寫下《又觀打魚》,雖然沒有涉及關(guān)于吃魚的內(nèi)容,但至少可以看出,他對魚是情有獨鐘。

  在梓州期間,杜甫也經(jīng)常喝酒,除了迎送友人時的宴飲外,也會一個人獨酌,不少詩中都會出現(xiàn)“酒”。在《九日五首·其一》中,他寫下了“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從這也可以看出他喜歡喝酒,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情趣。

  再看一首《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內(nèi)容就有點豐富了。這里的漢中王,是唐睿宗的親孫子、讓皇帝李憲第六子、唐玄宗的侄子李瑀。杜甫避亂梓州期間,李瑀被貶暫居梓州。兩人的交情不淺,李瑀剛到梓州時杜甫登門索酒,但因李瑀已經(jīng)戒酒,杜甫只有“自醉逐浮萍”,并寫詩作記。

  在這首詩中,杜甫還寫下“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的詩句,大意是“蜀地的酒香濃烈堪稱天下第一,江里的魚也是美不可求”。從這兩句詩可以進一步印證,杜甫確實是一個好酒之人,也喜歡吃美味的涪江魚,要不然也不會在詩中寫下這兩句了。

編輯: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