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開歧(三臺)
當我還在用手背橫起揩鼻涕時,就在茶館里進進出出。因為,當時我父親就同別人打伙在觀音場,今四川最美古鎮(zhèn)——三臺西平鎮(zhèn)開了一家茶館。
嗨!那七八十年前的茶館,同現(xiàn)在的茶樓相比,簡直就是兩碼事。
那個年代的茶客,不分姓甚名誰,只要走進茶館,自然會有認得到的,耍得好的,走得近的熟人朋友,比如說曾大爺和他的兄弟伙來了,就一定會有人吆喝:“給曾大爺些泡茶!“茶堂倌就會應聲而至,“哦啊哎倒茶一一”!
只見茶堂倌一手提茶壺,一手夾著一摞茶碗,來到客人面前,一撒手,茶船子“堂啷啷啷”滿桌開花,恰到好處地在客人面前各擺一個,再把裝好茶葉的茶碗,“嚓、嚓、嚓”放進茶船。緊接著,一個茶碗旁邊放一個茶碗蓋,這下子,左手扣住茶蓋,緊貼茶碗,右手將壺中開水沖出,待水將滿時,忽地一收一翹,桌上滴水不漏。接著“叭嗒”一聲,茶蓋翻過去恰到好處地將碗蓋住。全部動作干凈利落,令人叫絕。
茶泡好了,滿堂子的人,都會伸出一只手,用兩根手指夾著鈔票,手打得伸伸的,舉得高高的,嗓門吼得亮亮的:“茶錢我給了!”
茶堂倌收茶錢是有講究的,曾大爺?shù)牟桢X,該收誰的,不該收誰的,心頭早就有個譜譜,全靠平時的察言觀色和對生活的閱歷,這就叫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心中有數(shù),遇事不慌!
喝蓋碗茶是有講究的。
一碗茶泡好,茶客首先要致謝給茶錢的人。接下來才是一手端著茶船及茶碗,一手捏著茶碗蓋的底部,將浮在茶碗面上的泡子往外面趕掉,然后再蓋上蓋子,端在手上,身靠竹椅,一口一口地慢慢細品,好不悠哉游哉,樂之乎也!曾有對聯(lián)寫到:“忙里偷閑吃碗茶去,悶中尋樂拿支煙來”。
茶館,既是休閑、社交之地,又是民間調(diào)解糾紛的場所。曾有順口溜為證,“一張桌子四只腳,說得脫來走得脫”。調(diào)解結(jié)束,誰輸?shù)览?,誰給茶錢。
當年的老茶館里,除了川劇院友擺圍鼓,還有揚琴彈唱說評書。
在那個年代,不是人人都能去茶館閑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農(nóng)民,一日三餐餓肚子的窮人,是與茶館無緣的。過去的茶館也有麻將紙牌,但都在內(nèi)堂。喝閑茶、擺閑條的都在外堂,不相糾葛。
如今,茶樓、茶社、茶莊、茶室、茶園……已為城鄉(xiāng)最普遍的休閑場所。閑時,喝一杯茶,已經(jīng)成為城鄉(xiāng)處處常見的休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