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涪江流域非遺主題展——
一場展覽幾多邂逅 牽住目光驚艷時光
山水相連巧思綿綿 人文一脈風華璀璨
綿陽新聞網(wǎng)訊 潼南臥佛竹麻編、合川峽硯、平武剪紙、麥稈畫……3月24日,在江油方特東方神畫外廣場,一場涪江流域非遺主題展將傳統(tǒng)技藝的精妙和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非遺傳承人們的故事凝結在一個個精巧的作品中,講給綿陽,也講給世界。
“這個好好看哦”“這個還會響”……走進展館,一排排五顏六色的風車首先吸引了游客們的視線。旁邊坐著的是夏海全,他正在給風車上鼓,打鼓風車能咚咚作響離不開這個關鍵步驟。
75歲的夏海全是夏氏風車的第五代傳承人,妻子周利華在一旁笑著說,她在嫁過來之前不會做風車,現(xiàn)在也做了四十多年了。平時他們在遂寧龍鳳古鎮(zhèn),也像這樣,一邊制作風車,一邊與游客分享風車的趣味。
“以前沒有申請非遺的時候,我們就是零散賣一賣,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人很喜歡這個,風車技藝也是一種文化。”他們的女兒周頌春雖然現(xiàn)在還不擅長做風車,但她堅定地說,以后會傳承這項技藝、承擔這份責任。
另一邊的展位,身著民族服飾,來自阿壩的胡茂華,也在忙碌著。她身上服飾的花朵、圖案都是自己一針一線縫制的。指著面前擺放的一幅巨大的“龍鳳呈祥”,她用手指比劃著說:“這么一小截就要繡一天。”
這些年來,她深刻感受到政府對于傳承羌繡技藝的重視,她曾經(jīng)去過南京、蘇州進修,也傳授過幾千人刺繡技藝。
“現(xiàn)在兒媳婦是我的傳承人。在家的時候,小孫子看見我在刺繡,也喊著要嘗試”,說到羌繡技藝帶給一家人的幸福感,她笑容滿面。(綿報融媒記者 唐顯枚/文 陳冬冬/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