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大早,北川壩底鄉(xiāng)通坪村村民熊國兵就起來喂豬、牛,吃了飯,又趕忙騎車下山幫忙拉貨。
現在的熊國兵,以種玉米、代養(yǎng)生豬和養(yǎng)牛為主。然而,村上的分紅他只拿到了近1400元,離往年標準的1562.5元還差了點。“村里安排的公益活動不太積極,被扣了分。”熊國兵說。
熊國兵所說的分紅方式,是通坪村去年試行的新機制。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前兩年,該村合作社將100萬元的省級財政專項資產收益扶貧項目資金投入禹珍實業(yè)有限公司折作股份,每年獲得的5萬元分紅悉數分發(fā)給脫貧戶,戶均分紅1562.5元。
但“大鍋飯”式分紅也有弊端。“改廚改廁之后,一些脫貧戶以前的陋習又有反彈,導致村容村貌較差。”通坪村黨支部書記王世斌說。
一套新的分紅機制應運而生,在保證最基本的800元每戶每年的前提下,上不封頂,實施差異化分紅。
現在,村里采取了季度現金分發(fā)的方式,第一季度戶均分紅500元,第二至第四季度憑考核結果分紅。通過對脫貧戶是否孝順父母、積極參與村道路和集體公共衛(wèi)生打掃等項別確定星級。紅星越多、星級越高,享受的分紅也越多。
有了差別,村民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道路干干凈凈,家家戶戶整潔明亮,村民們熱情知禮,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差異化分紅機制的實施,讓分紅不再簡簡單單地撒“胡椒面”,引導大家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增加集體凝聚力。
如今,這個位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村莊,戶戶通公路,家家通網絡,種養(yǎng)殖發(fā)展紅紅火火,成了“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
?。◤埿⊙?綿報融媒記者 蔣煒)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