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姚雪青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 牧(唐)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江蘇揚州,這座清麗雅秀的城市在詩詞里風雅了千年。李白一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讓多少人對揚州心生向往;而杜牧筆下的“青山隱隱水迢迢”“二十四橋明月夜”,更是讓揚州的秋色與月夜,從此鐫刻在歷史的記憶之中。
揚州的秋天,著墨在運河三灣的層林盡染里。杉樹林、蘆葦叢、親水棧道,在藍天白云下,好像大自然的調(diào)色板;秋色中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宛如揚帆起航的大船。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志性項目,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每天1.5萬張預約門票,經(jīng)常在周末被“秒空”,成為古城新的文化地標。
揚州的秋天,書寫在瘦西湖的二十四橋明月夜里。豈不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月光皎潔流轉,流淌過千年歲月的臺階,映照著亭臺、石橋、湖水。秋風若有似無地吹拂在身上,帶來滿城的桂花香。不久前,當?shù)嘏e辦“瘦西湖·梨園夜”首屆戲曲主題游園會,沉浸式的詩畫主題夜游通過“移動劇場”+“零距互動”新體驗,讓游客盡享瘦西湖之夜的文化盛宴。
揚州的秋天,升騰在東關街石板路上“揚州慢”式的煙火氣中。走在這條揚州最著名的歷史老街上,兩邊商鋪里叫賣聲連連,藕粉圓、長魚面、蟹黃包……吃的何止是秋天的時令美食,也是活著的文化韻味。在東關街、皮市街、仁豐里等網(wǎng)紅小巷的帶動下,一批“微更新、漸進式”古巷成為古城“年輕化”生力軍,揚州在延續(xù)歷史文脈和生活氣息的同時,通過“文化+”“產(chǎn)業(yè)+”,逐漸探索出古城現(xiàn)代化建設新模式。
揚州的秋天,一靜一動,一步一景,皆比詩情更具畫意,看不盡,道不完,也品不夠。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6日 13 版)
編輯:李志 校對:郭成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