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幫扶力量更集中 合作力度再“加碼”
綿衢攜手打造東西部協作“2.0版”
線上銷售土特產品(圖片由鄉(xiāng)村振興局提供)
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來自漩坪鄉(xiāng)的羌族姑娘李靜靜再次“上線”,在互聯網上直播銷售北川臘肉、香腸等農家自產土貨。去年,她通過直播帶貨,年銷售額達到500余萬元,帶動了周邊農戶增收。
而在這之前,李靜靜是一名待業(yè)的全職媽媽。“我參加了東西部協作‘村播計劃’新媒體電商人才培訓后,收獲很多,改變很多。”說起“網上沖浪”的事,李靜靜滿是感激。
一切的改變都源于借力柯城-北川東西部協作“東風”,依托浙江電商“藍海”優(yōu)勢資源和柯城“村播”先行成熟經驗精準發(fā)力,構建起了“資源整合+直播帶貨+達人培育”的“三抓三力”式消費幫扶新體系,有效帶動脫貧戶持續(xù)穩(wěn)定增收。
把綿陽所需、衢州所能緊密結合起來,兩地在產業(yè)合作、消費幫扶、勞務協作等諸多領域結出碩果——共建東西部協作產業(yè)園,打造以茶葉、中藥材、水果為主的農產品生產加工特色園區(qū);采用“線上+線下”招聘模式,強勢推進網站直播和“云上”招聘系列活動,今年已幫助我市5694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yè)或就近就業(yè)……
2021年6月,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開啟以來,衢州與綿陽緊密協作、相向而行。兩地建立了“1+2”組織機構,累計召開市縣兩級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部署東西部協作工作20余次,召開兩地聯席會議、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等專題會議50余次,形成了高層推動、部門聯動,縣區(qū)結對、全面協作的東西部協作新模式。
更多的改變在發(fā)生,更多的“衢州印記”留在綿陽。走進平武縣印象梅林景區(qū),“古梅園”樹齡百年以上的梅樹比比皆是、造型奇特,美不勝收……平通印象梅林累計投入東西部項目資金1350萬元,成為東西部協作下的“樣本”,目前已成功創(chuàng)建AAAA級景區(qū),將打造成全市農旅結合的“金名片”。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創(chuàng)新探索籌建以企業(yè)為主導、國資參與、高校支撐的綿陽茶學院,持續(xù)助推產業(yè)轉型升級;創(chuàng)新“福田里”藍莓產業(yè)示范園五金增收模式……其背后是兩地找準了協作切入點。
讓力量更集中、目標更聚焦。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開啟后,衢州選派4名精兵強將來綿,接續(xù)安排專業(yè)技術人才到北川、平武的學校、醫(yī)院等掛職交流,幫扶重心日益下沉,促進當地基層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教育醫(yī)療水平不斷提高。
讓“朋友圈”擴大、幫扶力度再“加碼”。在浙江省赴綿工作隊的大力協調下,出臺《衢州市東西部協作結對關系調整優(yōu)化方案》,在柯城、衢江分別與北川、平武結對的基礎上,衢州又安排龍游、江山、常山、開化4個縣(市)協助配合,首創(chuàng)“1+2+4”衢綿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模式。
讓幫扶更有溫度。自2018年以來,衢江共選派30名教師,組建學科老師、培訓教師、管理人員“三支隊伍”到平武支教。同時,利用衢平搭建的教育共享平臺,通過現場教學、科研合作以及遠程培訓等多種方式,幫助平武345名校長、骨干教師到衢江、北京等地培訓學習。“支教團隊將先進的教學理念、教研內容、教育思維植入平武的學校,積極開展教師能力提升培訓,加強雙方教師互動交流。”平武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中小學骨干教師隊伍,讓本地師資力量強起來。
讓“綿陽造”走出去,把衢州企業(yè)“迎進來”。衢州成功舉辦2022年“年貨羌先購”“北川名優(yōu)特產進食堂”等活動,助力平武綠野科技、康昕集團等龍頭企業(yè)進行品牌宣傳和產品展銷,支持北川、平武企業(yè)入駐“832平臺”66家,上架產品631種。此外,今年還協調幫助4家衢州企業(yè)投資落地綿陽,投資簽約額37億元。
“現在已進入衢綿東西部協作的2.0升級版。比如,設立線下‘衢綿通辦’政務服務專窗和線上服務專欄,率先實現‘跨省通辦’事項58項。”市鄉(xiāng)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綿衢攜手深化產業(yè)、消費、勞務、人才、文化等多元協作,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殷實、更有品質,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綿報融媒記者 郭若雪)
編輯:譚鵬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