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堆記》(也稱《鮮于氏離堆記》),顏真卿親書,楷書,字大三寸, 正書碑刻,正文44行,每行18字,其中:23行少1字,35行多1字,共792字。字的大小規(guī)格10×1 0厘米以內(nèi)。書于乾元三年(760年)。寶應(yīng)元年(762年)五月十六日,立在新政縣(今四川儀隴縣新政鎮(zhèn))。
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八月十六日,顏真卿因與御史中丞敬羽語及政事,忤旨,出貶蓬州長史。時年52歲。
唐肅宗元年(762年),代宗即位后,五月,召拜顏氏為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刺史,“因惡賊圍城不得入,赴上都”,但時因羌敵圍利州城,不得而入,遂歸,十一月初,返回京城(今西安)。763年任吏部侍郎。
算起來,顏氏在四川僅生活了大約兩年。根據(jù)朱關(guān)田《顏真卿年譜》,這是顏氏在四川的唯一記錄。此后,他再也沒有來過四川。
《離堆記》書法雄健清勁,筆力沉雄厚實(shí),圓勁清雅,筋骨內(nèi)含,毫無鈍質(zhì)俗態(tài)。字的結(jié)體豐偉嚴(yán)整,端莊穩(wěn)實(shí),充滿大氣磅礴之勢。雖然它已初具“顏書”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但卻又有自己的鮮明個性。它是顏真卿少有的摩崖大字作品中的一件,為顏氏著名書跡之一。
作者顏真卿介紹
顏真卿(709年一785年),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登進(jìn)士第,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等,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與趙孟頫、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他是唐代偉大的書法革新大家。傳世墨跡著名的有:《祭侄文稿》《爭座位帖》《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資料來源:唐林《四川美術(shù)史》及相關(guān)文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顏真卿書法全集 第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