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成都)
在我們家,“五一”勞動節(jié)并不普通。我的父親母親,都以曾經(jīng)是一個普通勞動者的身份而自豪。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父母所在的“筑路隊”,主要任務(wù)就是維護鐵路。鐵路沿線以山區(qū)和丘陵居多,自然條件差,滑坡、山洪、泥石流時有發(fā)生,維護鐵路安全暢通非常重要。
有一年夏天,“筑路隊”接到通知,山洪沖毀了一段鐵路。當時已是半夜,為了讓鐵路線盡快恢復(fù),所有的隊員沒有一點猶豫,連夜爬起來向沖毀路段集結(jié)。
那時父母剛結(jié)婚,母親身體底子弱,父親想讓母親再歇息一陣,待天亮再出發(fā)。母親不答應(yīng),說大家都去了一線搶修,她躺在床上睡不著。
由于路基被沖毀,需要填補大量土石方,“筑路隊”只得去就近的山梁上開采和搬運碎石。鐵軌下面鋪的碎石有一個專業(yè)術(shù)語叫道砟,要得到道砟,就得對大石料先專業(yè)爆破,再人工開采成碎石。不管哪一道工序,都是一個苦力活。
父母都是城里人,巡查路況,做點技術(shù)活不在話下,但事發(fā)突然,父親拿起了鋼釬,母親挑起了土筐,一起奔赴采石場。
用著道砟的碎石,基本上是硬度很高的花崗石,最適合鋪枕木和鐵軌,但開采起來很費力。那個年代的機械化程度不高,爆破后的大石料,需要人工打碎,打碎的工具就是鐵錘和鋼釬。
錘打體量大的石塊得兩人一組,父親負責握鋼釬,工友負責掄大錘,一錘又一錘,工友滿頭大汗,父親滿手血水,不斷從手套里往外滲,父親一邊忍著一邊不時往身上蹭,想抹去手上的血跡,但血水不爭氣,仍不斷往外滲。工友看見了,讓歇一歇,手都破了。父親看看周邊,都是拼了命碎石頭的工友,手上滲血水的也不只他一人,他怎能安心歇息。父親咬著牙堅持,離他不遠,就是他新婚的妻子,不顧雙肩孱弱,挑著滲著血水的碎石像個娘子軍……
“筑路隊”連夜搶修,讓載滿貨物的列車提前一天通行。晚上夕陽西下,雨后的山野空氣清涼,累了一天的父母和工友們沒有一個人叫苦,一邊大步走在鐵路的兩側(cè),一邊激動地高歌:“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忘情的歌聲里,有勞動者的快樂,更有勞動者的自豪。
“筑路隊”經(jīng)常風餐露宿,也時常會遇到危險。有一年夏天,他們暫居在一個山坳里,半夜里突然傳出異響,值勤的工友急得在外邊大喊“泥石流來了,快跑!”父母和工友們剛跑出工棚,泥石流就滾滾而下??赡赣H沒跑幾步,又返身跑回工棚,身邊的工友們見狀,也舍命沖向工棚……原來他們不是去找私人物品,而是盡力搶運集體物資。氣喘吁吁爬到山梁上,工友們一個個渾身泥土,父母親也彼此對望,說了一句“不要命了”,竟互相哈哈大笑起來,四周的樹葉也像受到了感染,一齊“撲簌簌”地發(fā)出“笑”的響聲,仿佛在向父母和工友們的樂觀表達敬意!
火紅的歲月是父母一生的財富。多年以后,一段段“筑路”的往事,父母依然能如數(shù)家珍地講出。而每年的“五一”勞動節(jié),在父母心里分量很重,用父母的話說,勞動節(jié)是專為勞動者而歌,是對勞動者最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