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懷舊劇,是近年來國內熒屏上出現(xiàn)的一種新類型。受海外劇《請回答1988》熱播的啟發(fā),創(chuàng)作者們陸續(xù)推出《我們的青春期》《我的青春遇見你》《風犬少年的天空》《棋魂》《光陰里的故事》等一系列劇作,以一種回望的姿態(tài),依托有據(jù)可考的歷史年代和有跡可循的地域空間,打造“歷史照進現(xiàn)實”的青春記憶故事,將青春與懷舊共冶一爐。
我們可以把青春懷舊劇視為由青春偶像劇分支出來的亞類型。而相比近年來日益甜寵化的偶像劇,青春懷舊劇更具柔性的文化力量,同時能在敘事中嫁接現(xiàn)實主義精神、體現(xiàn)歷史風貌,構建觀眾的集體記憶,激勵年輕人追求青春激蕩的奮斗熱情,構成國產(chǎn)電視劇行業(yè)的基本底色和多樣性特征,尤其那些匠心獨具的作品,其優(yōu)長與不足,都能為行業(yè)發(fā)展提供富有參考價值的經(jīng)驗,讓更多“小劇”原創(chuàng)者收獲更多的經(jīng)驗,擁有更強的信心,利用好并不充裕的資金和其他資源,化“匠心”為“小而美”的探索。
青春懷舊劇的積極面向:銳意進取與守護傳統(tǒng)并行不悖
青春懷舊劇極為考驗創(chuàng)作者。“青春”和“懷舊”,是一組看似矛盾的名詞。“青春”意味著自由、理想與新生活,而“懷舊”則往往代表對過往的追念守護,大部分同類型劇作以前者為主,后者為輔——新生活充滿變動,才會回想舊時光的美好,而即便回憶再美,也不可能回到舊時光——這是一般青春懷舊劇的常規(guī)敘事路徑。
包含《請回答1988》在內的“請回答”系列中,每部劇集都涉及一個特定的年份和地點,無論1994年的新村合宿所、1990年代末的釜山或1988年的首爾市道峰區(qū)雙門洞,都可看作青春記憶深處的一處秘密基地,這處基地的破敗和消逝則意味青春記憶的消散。
或是受到該系列的影響,曾導演《將愛情進行到底》的張一白在時隔22年后執(zhí)導《風犬少年的天空》,也將曾經(jīng)擅長演繹的青春校園換成重慶的街巷,并營造出濃重的懷舊氛圍,而劇中那群高三的孩子,最終也只能以揮手告別作為結局,離開自己熟悉的母校和故土。
而不久前收官的《光陰里的故事》(簡稱《光陰》),圍繞上世紀90年代青島國營自行車廠廠區(qū)年輕人的情感生活和事業(yè)奮斗展開,在延續(xù)這一類型脈絡的同時,做出了更新類型語法的嘗試,值得作為典型案例來進行分析?!豆怅帯酚眉毮伒那楣?jié)和有說服力的人物來證明:“懷舊”未必是對現(xiàn)實的逃避,而“青春”也可以通過銳意進取來守護傳統(tǒng)。該劇實打實講述了一個關于國企轉型時期守成及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其實是一個關于如何把新生活和舊時光同時安放的故事。
男主人公畢來福在全劇中是最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在人生重要關頭做出很多常人無法理解的抉擇:為早日成為家庭的頂梁柱放棄高考;為支撐即將倒閉的工廠,放棄了初戀女友和名企高管的誠意邀約……在觀劇過程中,筆者一度懷疑,男主人公的英雄光環(huán)是否過于明顯?直到來福在師傅下崗后背負企業(yè)重任,卻遭遇眾叛親離。他變得隱忍沉默,忍不住抱怨了一句:長大了怎么這么煩啊!這句臺詞如果擱在其他青春劇中,可以成為貫穿始終的“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是在《光陰》中,是極富現(xiàn)實意義的“愁滋味”,從畢來福到畢主任、畢廠長,男主人公一腳深一腳淺地長大成人:無法理順的人情世故,無從辯解的誤會紛爭,以及無法卸下的責任重擔……這恐怕才是成人世界的真實樣貌。畢來福這一角色因其成長軌跡清晰,從而具有可信度。他有其正直無私的時刻,也有狡黠、曲意迎合世俗規(guī)則的一面;他既是理想主義者,也深諳現(xiàn)實生存智慧;他銳意革新進取、學習新事物,但對事業(yè)守成,繼承傳統(tǒng),又比誰都固執(zhí)。來福堅持認為:守住飛翔自行車廠就是守護住美好的青春記憶,而這種“向前看”并不意味著抱殘守缺,而是追求“病樹前頭萬木春”的人生境界,這也為青春懷舊劇的立意找到一種較為新穎的解讀方式。
青春懷舊劇的日?,F(xiàn)實主義基因:散文式表達,群像式書寫
青春懷舊劇的另一重創(chuàng)作難點在于,這一類型具有日?,F(xiàn)實主義的基因,在處理戲劇沖突時,需采用散文式戲劇結構,規(guī)避膚淺、過于巧合的外部沖突,而是在種種人物細節(jié)之間尋覓稍縱即逝的日常性戲劇沖突。
《請回答1988》的可借鑒之處在于:無論戲份多少,每一角色均有細心勾勒的人物畫像,并以豐富、細膩的細節(jié)構成復調式的人物群像。不僅女主人公德善的父母和兄弟姊妹,包括她的小伙伴們及其各自的家庭,均因有完整且各具特色的成長線而生動鮮活。至于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并未刻意以高光聚焦,僅將其作為少年至青年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無論酸澀還是甜蜜,均構成青春記憶的一部分。
相較而言,2021年出品的《喬家的兒女》,雖也有著《請回答1988》類似的“生活流”及特定地域場景,也重點講述年輕一代人的成長,但過于突出原生家庭的嚴重缺陷:童年喪母;和嗜賭成性的“污糟爹”朝夕相處;三麗小小年紀遭遇成人猥褻……當故事往“狗血”發(fā)展,極端的物質匱乏扭曲親情人倫,“青春成長”轉變?yōu)?ldquo;慘中求生”,更無暇顧及更高精神層面的追求,也意味著和普通觀眾的經(jīng)歷漸行漸遠。觀眾的體會只剩下“血壓上升”,而不是“熱血沸騰”,這樣的青春也就失去懷舊的意義,作為家庭倫理劇來看倒無妨。
一旦擯棄過于狗血的戀愛情節(jié),擺脫偶像劇“戀愛腦”及“美強慘”的主人公設定,青春懷舊劇就有可能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場域尋找更接地氣、更有生命張力的戲劇沖突?!讹L犬少年的天空》涉及現(xiàn)實生活中下層百姓的生活艱辛和掙扎,但該劇收獲觀眾好評后,主創(chuàng)者并未耐下性子,深耕這一劇作最具價值的日?,F(xiàn)實主義基因,而是迫不及待轉戰(zhàn)大銀幕——續(xù)作電影《燃野少年的天空》走向夸張癲狂的青春歌舞片路線,觀眾的失望溢于言表。
《光陰》對《風犬少年的天空》有所繼承,同時摒棄《風犬》一劇中的青春悲涼底色,呈現(xiàn)出更為積極、樂觀的一面。將青春成長與改革開放轉型期國企奮斗求生存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揉捏在一處,或許讓人看到《大江大河》或《山海情》的影子,但其落腳點仍在“青春成長”這一主題,且結合兩代人的沖突與合作,仍不失鮮明的類型特色。這將提醒其他同類型題材創(chuàng)作者:懷舊的年代不見得只是甜蜜青春的邊角點綴,如能將老少兩代人的情誼、觀念傳承作為戲核,將青春熱血、銳意進取同堅守故鄉(xiāng)、保住歷史基業(yè)這一進一退兩股力量搓成一根繩索,青春懷舊題材有望成就一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中國當代故事。年輕演員需在這樣的作品中打磨掉原有不切實際的偶像光暈,在鮮有誤會、巧合、狗血虐戀的情境中踏踏實實演繹平淡日常生活,在純真校園之外的“社會大學”中摸爬滾打,并給予同齡年輕觀眾以正面、積極的價值引導。
青春懷舊劇的影像誤區(qū):以失真濾鏡表達詩意
影視界有項約定俗成的認識:電影重視氛圍塑造,而電視劇重視對白設計。而近年來,這種成規(guī)似不再準確。影像語言的詩意呈現(xiàn)不分屏幕大小,言情、抒志的氛圍感營造在原本對白偏密集的電視劇藝術中日漸占據(jù)更重要的篇幅。國產(chǎn)電視劇行業(yè)對電影感氛圍塑造的企圖心,已成一股潛在的美學目標,也深刻影響著青春懷舊劇的影調設計,但偶有過猶不及之處。
《喬家的兒女》精準還原了南京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社會風貌和日常器皿,老一輩觀眾對此贊不絕口,但也還有觀眾挑剔該劇的場景“搭建感”過強?!豆怅帯窞榱司S系觀眾對青春劇的常規(guī)類型認知,則有心或無意中用力過猛地營造青春和懷舊氣息兼具的光影氛圍,被觀眾一再吐槽“濾鏡失真”。青春懷舊劇對影像的詩意追求遠超其他劇情片,因此,對光影、布景、道具的設計和選用,可謂“增一分太肥,減一分太瘦。”
事實上,“詩意氛圍”有時不在于濾鏡,優(yōu)秀的青春懷舊劇能以頗有巧思的影像修辭取勝。每一處場景——例如筒子樓、小街巷、閣樓,每一件帶有歲月痕跡的日常用品——例如紅白游戲機、隨身聽,還有方言、地方美食……這些既是重要的記憶證物,也是影像修辭的有機組成部分,即使沒有濾鏡加持,也不能遮掩其光暈。倘若編導把握住這些亮點,放棄那些虛浮空洞的濾鏡與布光,相信“青春”加上“懷舊”元素的劇集依然可以呈現(xiàn)更為上乘的藝術質量,成為觀眾的心頭所好。
(周倩雯,作者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