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陽(綿陽)
子曰:“君子不重①,則不威;學則不固②。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③。
過則勿憚④改。”
——《論語·學而》
【注釋】
?、僦兀呵f重、自持。
?、诠蹋红柟?、堅固。
?、蹮o友:不要交朋友。不如己:一種解釋為不如自己;另一種解釋是指與自己不同道,把“如”解釋為“類似”。筆者采用后一種解釋。
?、軕?dàn):害怕、畏懼。
【譯文】
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的東西也不能鞏固。要以忠誠守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讀記】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應當具有的品德,也就是莊重威嚴、認真學習、慎重交友、過而能改等內容。
對“不重不威”,李澤厚在《論語今讀》中解釋為,作為君子應該從內心上嚴肅認真,外表上莊重威嚴,扎實的學問有豐富的實踐基礎,外表的端莊有良好的德行支撐,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那種只是外表容顏莊重威嚴、道貌岸然,內心空虛、卑劣猥瑣的人,是偽君子、假道學。
對“無友不如己者”的理解爭議較大。多數(shù)《論語》的注譯本直接按字面翻譯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李澤厚則認為,如果這樣理解,任何人將不可能有朋友,因此他在《論語今讀》中將這句話譯為“沒有不如自己的朋友”。錢穆在《論語新解》中認為“本章絕非教人計量所友之高下優(yōu)劣,而定擇交之條件”,他將這句話翻譯為“莫和不如己的人交友”,他解釋為,選擇交友要像選擇老師一樣,要選擇賢者,選擇超出自己的人。
筆者采用的是另外一種意義,即選擇朋友要選擇志同道合者,也是聯(lián)系了本篇第1章中“有朋自遠方來”的意思。
本章中提出君子最大的優(yōu)點是“過則勿憚改”,錯了就承認,就改正,這是對待錯誤和過失的正確態(tài)度。“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每個人對待錯誤和過失的態(tài)度卻不一樣。有的人“過而能改”甚至“聞過則喜”;有的人認識不到錯誤和過失,始終認為自己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都是正確的,即使認識到了也不愿承認,更不愿改正,致使同樣的錯誤反復出現(xiàn),在跌倒的地方反復跌倒。
(《論語讀記》,王曉陽著,2021年6月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