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軍(三臺)
到郪江去了很多次,也就到云臺觀去了很多次,不論是郪江作為古郪國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還是云臺觀作為皇家道觀的靈氣仙氣王氣,兩個地方能考證的史跡史料故事,大都耳熟能詳,也能說出一二,但我總覺得每次去看都是匆匆忙忙的,從最初的驚嘆到后來的波瀾不驚心靜意淺,慢慢地似乎就要變成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了。
但對于家鄉(xiāng)可以載入史冊的兩個勝地的陌生,我有一種褻瀆的罪惡感。特別是自詡為有文化的我,沒有將郪江和云臺觀滲入自己的思想,并加以傳承,這是疏離、懈怠、惰性。
無數(shù)個夜深人靜的時候,都會模糊了他們的樣子,只記得“狗拿耗子”的壁畫有些不可思議,那到底是民間傳說,還是有人考證的祈福圖騰,智者見智。也記得云臺觀是四川第二大道觀,有幾個道士年紀輕輕就綸了巾,這也是很多人趨之若鶩云臺觀的原因之一吧。
郪江古鎮(zhèn)和云臺觀這幾年都會搞文化活動,一年一個樣,從遴選郪王郪后,到城隍廟會出游,到國慶七天樂,古今結合,中西結合,很好地宣傳了這兩個地方,只是活動一結束,就冷冷清清地等待下一個活動的開始。
我就選擇了一個深秋的星期六,獨自到郪江、云臺觀去看看,想釋然那份漸濃的陌生感。
郪江場鎮(zhèn)那天不趕集,就有機會比在喧囂時候更清楚地走進古鎮(zhèn),有修葺痕跡的古街上有些冷清,兩邊店鋪幾乎是門可羅雀,老戲臺也沒有唱戲,唯一稍顯熱鬧的就是廣東會館的茶園,清一色的老年人在喝茶打牌。打的牌是矩形的紙牌,是郪江這個地方特有的玩法,一時半會我也看不懂。還有的就是幾個老煙袋,是長長的煙袋,煙鍋里裝著裹成的葉子煙,狠狠地抽一口,在口腔醞釀一陣,可能經(jīng)過了肺,又回過來從鼻腔冒出,很愜意的樣子。
慢慢地,我看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坐茶館的,或是在自家店鋪支起桌子玩牌的,幾乎沒有女人,都是大老爺們。女人在做什么呢?或是三三兩兩說話,或是坐在自己的店鋪門面打著毛線擇著豆子,也有提著菜籃背簍從街后自留地里收菜回來的。年輕人不多,年輕男人更少,也許除了春節(jié)除了逢會的那幾天,老家郪江也拴不住人們對外面世界的渴望。就想起郪江的“郪”字和妻子的“妻”有什么樣的關系,應該不僅僅是形聲字的造字方法造成的這個字,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在這條江的岸邊,有房子有妻子,還有很悠久的傳承,那就是母系文化的傳承。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最早的就是母系氏族時代,這也與古郪國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吧。
從漢墓出來,也找不出太多的新鮮感,到九龍橋,到千總墳,除了比城里清新的空氣,我找不出更多的關于郪江的歷史印記,就想著能靜靜地走進或是走近有著中國第二大道觀之稱的云臺觀。
當?shù)厝擞?ldquo;上四下三”的說法,就是說從云臺觀到郪江有四公里,到安居場有三公里。時近晌午,我沒有在郪江坐下來吃午飯,就在一個鮮鹵店買了三個鹵雞胗三個鹵雞腳,喊店家切了裝在食品袋中,又在旁邊副食店買了兩個二兩的小酒,一袋軟面包,背著旅行包邊走邊吃邊喝酒。
這一路沒有人認識我,我也不認識這一路的人,我在和我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的好奇眼神中自得其樂,也有熱情的年輕人對我豎起大拇指,說一聲“有情趣”,也有好客的老者盛情相邀坐一會,我謝了,依然堅持著我自己的獨行。
有史料記載,古郪國轄地遠達成都平原邊界,那我走著的這一路應該就是最繁華的國中之國,應該是郪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可世事弄人,就是找不到一點點的繁華的印跡,靠路邊修建著一幢幢獨立的二層或是三層的小樓,在半山腰或是靠近小山的竹樹環(huán)繞的地方大多是小青瓦的平房,有雞鳴犬吠,也有從已收割的稻田里犁地回棚的犍牛,很散漫。已經(jīng)在吃午飯的人家,老人孩子居多,幾乎不見青壯年人,也沒有圍坐在一起吃飯,就是大人端著飯碗,小孩就著一張矮桌,扒拉著碗里。一般的人家,不是特別的日子,又不趕集,就不會炒菜炒肉,也就沒有要圍在一起吃飯的儀式感。
從正在修建的接待中心,我走進云臺觀。拾階而上,有一點點道法自然的感覺。獨自游歷,感受又有些不一樣,坐在有些涼的石凳上,詳思細想,覺得還是積淀底蘊不夠,無法探知云臺觀之精髓,我沒有專攻,卻又妄談,實是我的淺陋,就為這一天的做作有些汗顏。
景還是舊有的景,圣母殿還是一塵不染,因為沒有在早上到達,玄天宮也只是香煙縈繞,不能聽見開門時的“金雞叫”“鳳凰叫”。但走進殿里,那種肅穆卻是不由自主的。敬一炷香或寫幾塊錢功德,駐殿道長會敲鐘致謝,亦是雙手作揖還禮。想到宗教場所的諸多禁忌和禮儀,遂從進門開始就有些小心翼翼,也摒棄了諸多雜念。見有年輕的道人在做功課,不知道讀的是什么經(jīng)書。
此時此刻,心是靜的,靜到我忘記了來時的初衷,我不由有了曾經(jīng)在青城山黎明聽雨的心境。
細想,以前的很多次,我僅僅是看看,還沒有走進,甚至是沒有走近。我那曾經(jīng)泛起的不安,確實是因為我的懈怠和疏離。郪江和云臺觀,于家鄉(xiāng)是難得的文化勝景和寶庫,于我,則是滲入思想和靈魂的奔流,只是我在喧囂的城市繁雜中沒有去細思細品。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