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論語讀記》選載之十二
德者必有言,仁者必有勇
◎王曉陽(綿陽)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論語·憲問》
【譯文】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名言,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讀記】
本章解釋的是言論與道德、勇敢與仁德之間的關(guān)系。孔子認(rèn)為,“德”比“言”重要,“仁”在“勇”的前面?!蹲髠?middot;襄公二十四年》中提出的“三不朽”也是“立德”為先,“立功”其次,“立言”居后。
孔子認(rèn)為,有道德的人說的話都是出自內(nèi)心的心得體會(huì),出自多年的心性修養(yǎng)和德行錘煉,所以他們說的很多話對(duì)一般人都是有用的名言。而不少滔滔雄辯、好為大言者,不注意德行修養(yǎng),徒逞口舌之快,這樣的人盡管口才很好,也有不少金句,但不一定有德行。
仁在心中,故無所畏懼,能見義勇為。而一味勇者可能只是血?dú)夥絼偂Ⅳ斆е?,心中并無仁德,與仁者之勇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鬃訉?duì)“勇”沒有太多的稱贊,往往對(duì)之做出了限定,在《論語·泰伯》中說“勇而無禮則亂”,“勇”必須符合禮儀規(guī)范;在《論語·陽貨》中說:“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勇”必須以“義”為標(biāo)準(zhǔn)、目的,否則,就是“亂”,是“盜”。
很多事情都像本章中所說的“德”與“言”“仁”與“勇”一樣,正推有理,反推不一定成立。
(本文選自《論語讀記》,王曉陽著,2021年6月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