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門山脈深處有座“寶藏小鎮(zhèn)”
千佛鎮(zhèn):春看杜鵑夏納涼秋賞紅葉冬踏雪
千佛山云海 黃自火喜攝
每到冬季,距離綿陽城區(qū)大約80公里的千佛鎮(zhèn),就成為距離綿陽最近的賞雪處。
在5·12特大地震前,千佛山曾經是一處旅游勝地,但由于地震造成千佛山前山山體崩塌,河流阻滯,千佛山旅游接待中斷。近年來,當地在千佛山下開發(fā)了河流漂流、農家接待的項目,越來越多的人們來到這里夏季避暑、冬季賞雪,千佛鎮(zhèn)又重新煥發(fā)出生機。
從成青公路羅浮山溫泉度假區(qū)經過秀茶路,沿茶坪河一路逆流而上,經過20余公里,就來到了大山深處的千佛鎮(zhèn)。
據安縣縣志記載,這里在唐宋時期名為疊溪堡,至清代時為重要關隘。1821年(清道光元年)建場,因這地方盛產茶葉,場地建于大坪山下,所以名為茶坪場。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0年建制為鄉(xiāng),2012年11月29日掛牌成為千佛鎮(zhèn)。千佛鎮(zhèn)是國家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省級環(huán)境優(yōu)美鄉(xiāng)鎮(zhèn),緊靠著千佛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大熊貓國家公園。
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
千佛山蜿蜒起伏60余公里,將四川盆地與川西高原分開。1935年春,紅四方面軍為配合中央紅軍長征,渡過嘉陵江后,乘勝向西行進。紅軍要繼續(xù)前進,就必須占領千佛山,千佛山一線成為敵我雙方的必爭之地。80多年前,紅四方面軍在千佛山上與敵軍激戰(zhàn)了73天,最終取得了勝利,為紅四方面軍順利通過北川峽谷、與中央紅軍會師開辟了道路。
千佛鎮(zhèn)場鎮(zhèn)
史料記載,從1935年4月12日開始,紅軍先頭部隊從江油、平武先后分五路進入千佛山一帶,并于4月21日攻克北川縣城(今禹里)。為阻止紅軍繼續(xù)北上,蔣介石命令全力扼守北川河谷,從土門向東,依千佛山、伏泉山山勢阻擊紅軍。5月2日,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與敵軍在北川雞窩坪—壇子溝打響戰(zhàn)斗,揭開了千佛山戰(zhàn)役的序幕。5月3日,紅軍一舉攻下涼風埡,撕開了千佛山防線的突破口。5月10日,紅三十軍八十八師、紅九軍二十五師各一部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打垮了盤踞在山頂的賴匪,占領了千佛山主峰。
在此后一個多月里,紅軍在千佛山深山古樹的掩護下,冒著槍林彈雨,繼續(xù)堅守千佛山、土門一線,奮力與敵軍作戰(zhàn)。7月中旬,守衛(wèi)陣地的紅軍完成牽制和掩護任務后,機智地在陣地上點起篝火,增“灶”撤兵,迷惑敵人,隨后完全撤離了千佛山全線陣地。
如今,千佛山山頂還依稀可見一條條戰(zhàn)壕,戰(zhàn)壕四周隱約可見炮彈坑,千佛山頂曾經作為千佛山戰(zhàn)役指揮所的廟子仍然保存完好。
奇特景觀吸引無數游客
千佛山處于安州、北川和茂縣三縣交界處,面積約220平方公里,海拔約3000米,與伏泉山、觀音梁子、橫梁子等高山連成一片,起伏蜿蜒60余里,既是川西壩子的“北邊城墻”,又是北川峽谷通道的天然屏障,戰(zhàn)略地位極其重要。千佛山原始森林密布,有奇妙的峽谷和洞穴、溪流和瀑布,有佛光、云海、日出、日落等自然景觀,山頂分布有近10萬畝的原始杜鵑林。每年4-5月,是千佛山景色最好的時節(jié),山上的杜鵑花盛開,那個時候前往山頂的人們最多。
遠眺雪山
從千佛鎮(zhèn)出發(fā),乘坐當地的面包車上山,大約10公里到達位于坪上的村落,繼續(xù)前行約4公里,道路完全中斷。據了解,此處道路在去年夏天洪災中被沖毀,需等待地質結構相對穩(wěn)定后再行修復。
從道路毀壞的地方到山頂大約還有20多公里山路,需要徒步6個小時以上。一般游人當晚在山頂的廟子簡單食宿,也有不少驢友自帶干糧和帳篷在山上露營,第二天觀看日出后再原路下山。
從千佛鎮(zhèn)算起,攀登千佛山路程總共大約38公里,海拔從700多米升高到接近3000米,因此,徒步千佛山也成為不少徒步愛好者磨煉意志的行程。
茶馬古道如今重煥生機
千佛鎮(zhèn)原名茶坪,源于這里盛產茶葉。
在經千佛鎮(zhèn)上山的路上,如今仍然能看到大片的茶場。“從桑棗經過茶坪到北川墩上,再到前往茂縣的道路,過去是一條重要的茶馬古道。”資深驢友孟兵介紹,過去,茶坪一帶的茶葉很方便地經過這條道路運到成都平原,還有大量磚茶運往高原地區(qū)。幾年前,孟兵等幾名自行車愛好者曾通過騎車加肩扛自行車的方法追尋這條已經荒廢的茶馬古道,從坪上經過一整天時間才到達北川的墩上。
紅色走廊
多年前,千佛鎮(zhèn)將境內的茶馬古道擴展成公路,連通至與墩上交界處,他們希望這條道路建成后,把千佛山國家森林公園、千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千佛鎮(zhèn)場鎮(zhèn)貫通,讓千佛鎮(zhèn)成為大九寨的輻射區(qū),帶動千佛鎮(zhèn)的旅游發(fā)展。
在千佛鎮(zhèn)場邊過橋,就到了老望溝村,這里崎嶇的山路是當年紅軍經過的地方,如今,當地將這里打造成紅軍長征紅色走廊,并開展紅色旅游接待。“我們將盤山水泥路中的2.5公里環(huán)形道路打造成紅色文化旅游走廊,寓意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路。”該村第一書記張義兵說,紅色資源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發(fā)展紅色旅游,推動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資源。
“春看杜鵑、夏納涼,秋賞紅葉、冬踏雪”,川西平原與龍門山脈交匯處從來不缺少景觀,龍門山脈深處的千佛鎮(zhèn),從峽谷到高山,不同的海拔呈現出不同的風景。如今的千佛鎮(zhèn),正緊扣“龍門山沿山生態(tài)涵養(yǎng)帶”發(fā)展要求,積極推進“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新模式,將千佛鎮(zhèn)建設成為集山水、花卉、生態(tài)、養(yǎng)生、休閑于一體的避暑勝地和養(yǎng)生基地。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胥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