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
遇見那位撿垃圾的人,是在某個清晨等公交車時。站臺的背后,是一條約四米寬的河溝。站臺距河堤邊緣僅一米許,堤高不足兩米。岸邊的水泥臺上、河道里,各色的垃圾特別刺眼:塑料袋、豆?jié){杯、牛奶盒、零食包裝袋……
撿垃圾的是位五十來歲的大叔,個頭瘦小,手腳靈便且有力,右手握一把火鉗,將垃圾“請”入左手的蛇皮口袋。撿拾河道里的垃圾需費(fèi)一番周折。只見他放下袋子,蹲下身子,左手撐地,右腳扣住立壁,盡力前傾上身,伸長右臂,一點(diǎn)點(diǎn)接近、夾取??此戚p而易舉,實(shí)則全神貫注。萬一臂長莫及怎么辦?足踏膠鞋的他直接下到河道。
從那以后,我密切留意大叔撿垃圾的身影。他經(jīng)歷過晴天的朝陽、雨天的滂沱,在酷暑里曬黑了臉龐,在寒冬中累出了汗滴。尤其是濁洪借道的汛期,枯木、水草、泥沙及其它廢舊裹挾而來,纏住橋側(cè)的管線。清潔隊伍里自然少不了他,戴著手套沖在前頭,小心翼翼地扯、拉、拽、拎,不嫌骯臟、不怕疲勞,全力確保清走垃圾而管線無損。缺少耐煩心的人干不了這種精細(xì)活兒。
大叔是沉默的,唯一一次聽聞其自言自語,是他夾不到河中塑料袋而又未穿膠鞋之際。“丟在地面不行嗎,扔近點(diǎn)不行么?”他不肯罷休,右腳點(diǎn)到河底,迅速夾中并退身,隨意在野草上揩兩下腳尖。作為搭檔的口袋,漸漸鼓起了肚皮。
這份工作的危險性雖然遠(yuǎn)不及“蜘蛛人”,但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誰都明白亂丟不對,然而總有人不以為意,將“不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xùn)拋諸腦后,竟發(fā)生回懟好心勸阻者的不文明行為。垃圾桶才是垃圾所期盼的最佳歸宿,它們同樣不希望被隨處甩棄,妨礙觀瞻,人們亂扔之前考慮過前者的感受嗎?更何況,準(zhǔn)確分類、定點(diǎn)投放已是大勢所趨。
天氣微冷的清早,我清楚地瞧見,大叔黝黑的面頰掛著晶瑩的汗珠,一雙手掌愈發(fā)粗糙了。
編輯:譚鵬